师生走进九所所史馆,迎面而来的“铸国防基石,做民族栋梁”几个大字展示了九所人为国防事业奋斗终身的民族精神的和严谨笃实的学术气息。在九所机关人员和纪录片《铸器之旅》的讲解下回忆在建国初期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九所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坐在科研前辈研讨问题的讨论室中,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当年我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1958年成立的九所,在经历了突破期、发展期、禁试期后筑起了我国牢不可破的国防基石,数载之后的今天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仍保持着勃勃的生机和创新发展活力,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强有力的后盾。
对九所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后,支部同学们向九所的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对九所的就业和核物理未来的发展进行学习讨论。专职辅导员季宇老师同时也向九所老师们介绍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历史和基本情况,季宇老师强调,“同中物院九所一样,化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始终是向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看齐,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支部书记崔若瑶同九所机关的支部书记就党员培养和党日活动方面开展交流讨论,互相汲取党建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之后同学们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九院的所史展览,进一步深入学习了“两弹一星”精神,感受到了我国核物理事业发展中科研人员的坚信付出,了解了我国原子弹理论突破时期“三本书”和“九次计算”的历史故事,同学们理解了我国短期能够实现原子弹、氢弹突破的背后离不开邓稼先、于敏、周光召、彭桓武和无数奋斗在一线科研工作者们的努力奋斗。
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走出中物院九所,支部同学们仍沉浸在我国核物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中久久无法自拔,我们缅怀这一段求真求实的科技史诗,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依然任重道远。支部同学立志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聚焦创新与奋斗,为实现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